一場華麗的腐朽
這是我第一次完完整整讀完一本歷史著作,從前我只是對歷史感興趣,但是興趣基本上都傾注在歷史文物上,很少有時間去閱讀歷史書籍。說實話,這本書盡管采用了歷史小說的敘事模式和傳記體式的章節(jié),但對我來說還是有些晦澀難懂,用了較長的一段時間才將其讀完,很多地方不得其解,但也受益頗多。
首先我個人很喜歡明朝,也想了解明朝的歷史,所以選取了《萬歷十五年》這本書,作者黃仁宇在書中說:“在歷史上,萬歷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甭赃^明朝大事件,萬歷十五年好似確實平平淡淡。但讀過此書,才發(fā)覺這一年看似平平無奇,卻造成了明朝的轉(zhuǎn)折。這個轉(zhuǎn)折,是一個朝代的沒落,也是一場華麗的腐朽。下面我將從兩個方面來一一闡述我的感受。
(一)制度與個人
1587年是特殊的一年,因為書里的幾個主人公,萬歷皇帝、首輔申時行、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都在這一年或放棄或失敗對文官制度的抗爭。作者從不同方面描寫了他們的無力。萬歷皇帝在遇到心愛的女子鄭妃后想要立福王為太子而和文官集團發(fā)生了碰撞。在國本之爭上,文官集團絲毫不讓步。萬歷皇帝看清了現(xiàn)實,明白了他只是個牌位,難于抗衡文官集團,寧愿在后宮賭錢也不愿再上朝,傳染了消極懈怠的風(fēng)氣,使政府運轉(zhuǎn)效率降低,忠臣缺乏信心,小人貪污腐敗,極大的損害了明朝的國力。而且萬歷皇帝執(zhí)政其間有兩個重要的首輔,張居正與申時行,但是這兩個人最終都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厭棄。群臣厭惡張居正的鋒芒畢露,把持朝政;又痛恨申時行的一團和氣,軟弱無能。接著是戚繼光,明朝制度決定了落后的后勤供給,加上落后的軍官選拔,造成倭寇縱橫江南上千里,戚繼光只能是英雄末路,以至于一貧如洗,在貧病交加中死去,自此天下再無戚家軍!
(二)自由與權(quán)力
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皇權(quán)至上,皇帝獨尊,原本至高無上的帝王卻要被賦予他權(quán)力的封建制度束縛至此。書中寫到“萬歷年方10歲,就能書寫徑尺以上的大字。有一次,他讓張居正和其他大學(xué)士觀看他秉筆揮毫,寫完以后就賞賜給了這些大臣。張居正謝恩領(lǐng)受,但在第二天他就啟奏皇帝:陛下的書法已經(jīng)取得很大的成就,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宜在這上面花費過多的精力,因為書法總是末節(jié)小技。
洛陽師范學(xué)院 白海琳